金庸的小說大概是全球華人共通的語言(這可不是我說的喔)。雖然我不算是什麼專家,但要說的興起,也可以扯一大堆。
鹿鼎記是金庸比較後期的作品了,大抵其故事裡的主角多是正氣凜然,如傻子郭靖,異鄉人喬(蕭)峰,優柔寡斷張無忌,神(
正派的人在現實生活裡真的不多。
像韋小寶這樣正邪參雜,偷機摸狗,比較沒有道德觀念的主人翁是比較少見的,但我卻很喜歡它。畢竟,遇到危險就逃跑,看到美女想佔便宜,打不過人就耍無賴灑灑石灰粉,錢財過眼不過手。這才是我們普通人麻。
節錄一段韋小寶在少林寺裡為了要制服阿珂,靈機一動想跟呆頭鵝澄觀學武的這一段,很生動地描寫了妄求一蹴可幾的心態(
阿基米得對國王說:「作學問沒有捷徑。」當然,練武也是。
澄觀道:“師叔的易筋內功,不知練到了第幾層,請你彈一指試試。
”韋小寶道:“怎樣彈法?”
澄觀屈指彈出,嗤的一聲,一股勁氣激射出去,地下一張落葉飄了起來。
韋小寶笑道:“那倒好玩。”學著他樣,也是右手拇指扣住中指,中指彈出去,這一下自然無聲無息,連灰塵也不濺起半點。
澄觀道:“原來師叔沒練過易筋經內功,要練這門內勁,須得先練般若掌。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,看了師叔掌力深淺,再傳授易筋經。”
韋小寶道:“般若掌我也不會。”
澄觀道:“那也不妨,咱們來拆拈花擒拿手。”
韋小寶道:“什麼拈花擒拿手,可沒聽見過。”
澄觀臉上微有難色,道:“那麼咱們試拆再淺一些的,試金剛神掌好了。這個也不會?就從波羅蜜手試起好了。也不會?那要試散花掌。是了,師叔年紀小,還沒學到這路掌法,韋陀掌?伏虎掌?羅漢拳?少林長拳?”他說一路拳法,韋小寶便搖一搖頭。
澄觀見韋小寶什麼拳法都不會,也不生氣,說道:“咱們少林派武功循序漸進,入門之後先學少林長拳,熟習之後,再學羅漢拳,然後學伏虎拳,內功外功有相當根柢了,可以學韋陀掌。如果不學韋陀掌,那麼學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……”
韋小寶口唇一動,便想說:“這大慈大悲千手式我倒會。”隨即忍住,知道海老公所教的這些什麼大慈大悲千手式,十招中只怕有九招半是假的,這個“會”字,無論如何說不上。
只聽澄觀續道:“不論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,聰明勤力的,學七八年也差不多了。如果悟性高,可以跟著學散花掌。學到散花掌,武林中別派子弟,就不大敵得過了。是否能學波羅蜜手,要看各人性子不近于練武,進境慢些。再過十年,淨清或許可以練韋陀掌。淨濟學武不專心,我看還是專門念金剛經參禪的為是。”
韋小寶倒油了口涼氣,說道:“你說那一指禪並不難學,可是從少林長拳練起,一路路拳法練將下來,練成這一指禪,要幾年功夫?”
澄觀道:“這在般若堂的典籍中是有得記載的。五代後晉年間,本寺有一位法慧禪師,生有宿慧,入寺不過三十六年,就練成了一指禪,進展神速,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料想他前生一定是一位武學大宗師,許多功夫是前生帶來的。其次是南宋建炎年間,有一位靈興禪師,也不過花了三十九年時光。那都是天縱聰明、百年難遇的奇才,令人好生佩服。前輩典型,後人也只有神馳想像了。”
韋小寶道:“你開始學武,到練成一指禪,花了多少時候?”
澄觀微笑道:“師侄從十一歲上起始上少林長拳,總算運氣極好,拜晦智禪師座下,學得比同門師兄弟們快得多,到五十三歲,於這指法已略窺門徑。”
韋小寶道:“你從十一歲練起,到了五十三歲時略跪什麼門閂,那麼總共練了四十二年才練成?”澄觀甚是得意,道:“以四十二年而練成一指禪,本派千餘年來,老衲名列第三。”頓了一頓,又道:“不過老衲的內力修力平平,若以指力而論,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。”說到這裏,又不禁沮喪。
p.s.那麼多人演過這個角色,我個人還是認為劉德華飾康熙,梁朝偉飾韋小寶的那部多年前的TVB港劇拍得最好,片頭曲也超好聽的。
p.p.s.圖片當然是網路上找的,翻了好多頁,實在挖不到他在五台山上出家的插圖(我手邊沒有鹿鼎記的小說阿)。不過這張也很有代表性就是了(有人看得出來他這幾個老婆誰是誰嗎?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